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新闻资讯 国内动态

|| 收藏本站

环境和资源限制是中国最大的“灰犀牛”
发布时间:2017-08-07 15:07:34
  原标题:环境和资源限制是中国最大的“灰犀牛”

  最近,“灰犀牛”一词大热。7月中旬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人民日报》在头版评论中提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

  如果说“黑天鹅”是小概率的突发灾难,那么“灰犀牛”就是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它最先出现在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米歇尔·渥克撰写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

  “灰犀牛”危害比“黑天鹅”更大

  “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的‘灰犀牛’是环境和资源限制,这两个要素紧密联系。”美国作家米歇尔·渥克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渥克是财经畅销书作者,同时也是经济学者,还当过财经记者。在《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这本书中,渥克将“灰犀牛”比喻为发生概率高、影响巨大、容易被忽视的危机。

  渥克对记者说,“灰犀牛”的危害比“黑天鹅”更大。“黑天鹅”事件发生很突然,让人有紧迫感,大家会很快采取应对行动。与之相反,由于“灰犀牛”风险可预见、很明显,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尽在掌握中,从而不在意,最终酿成苦果。她认为,“灰犀牛”的危害性与“温水煮青蛙”极其相似。

  渥克举例说,2001年左右的阿根廷债务危机以及之后的希腊债务危机都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这些国家的政府本来有机会预防危机发生。

  美国次贷危机之前,大量财经媒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美国联邦调查局都针对次级贷款发出过警告,可惜没有引起政府重视,事后一些人还将其归类为“黑天鹅”事件以逃避责任。

  应对“灰犀牛”

  是挑战也是机会

  谈到中国面临的“灰犀牛”时,渥克说,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一国想保持经济增长,就不得不接受更多污染。但是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中国意识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不一定是对立的。中国越来越多地投资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等领域,寻找发展经济的新途径。

  渥克对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表示赞赏。她认为,共享经济能显著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是中国探索如何处理资源和环境挑战的一个典范。“得益于共享经济,很多中产阶级觉得不再需要拥有汽车,在中国有滴滴,在美国有利夫特和优步,这些都能真正创造就业,并将闲置汽车利用起来。”

  渥克指出,大量空置住房和高房价是中国面临的另一只“灰犀牛”。

  她注意到,中国政府近日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中国越主动面对和处理金融风险,经济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带来的损害越少。”

  渥克对记者说,制造金融和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是举债投机者,但也有一小部分是投入自己金钱的人,“对中国政府来说,在处理投机者的同时不伤及这些散户很重要”。

  渥克迄今为止到访过中国四次,她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

  “中国经济增长如此迅速,投资者在很多情况下对中国政府规避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十分有信心。我也很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在处理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开放和坦诚心态。”她说。

  渥克认为,尽管有“成长的烦恼”,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部分难题。在她看来,中国需要加速发展,使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中国需要在不产生更多污染的前提下创造更多就业,这是很大的挑战。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一直在努力。

  “我经常说‘灰犀牛’是你的朋友。如果你意识到它,在问题变得更严重之前,应该树立起紧迫感去处理它,这是关键,”渥克说,“那些以诚实和开放的心态面对挑战的人,通常能成功应对挑战,并将其变成机会。” 据新华社

链接

  “灰犀牛”到底是什么?

  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憨直的路线、爆发性的攻击力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所以,“灰犀牛”相较于总令人意想不到的“黑天鹅”而言,是一种更具有可预见性和必然性的风险,往往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

  换句说,同为会造成金融系统崩溃的重大问题,“黑天鹅”突如其来,而“灰犀牛”则厚积薄发。

  最著名的“灰犀牛”,恐怕要属美国次贷危机了。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贷危机随后一发而不可收,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

  渥克称,2007年至2008年的那一场金融风暴对某些人来说是“黑天鹅”性质的事件,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风暴是众多“灰犀牛”汇聚的结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在危机发生前,不断发出警告;2004年,一份联邦调查局(FBI)的报告提醒人们提防抵押欺诈的大范围爆发;

  2008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的风险报告指出,预期的房地产市场衰退、流动性资金紧缩和居高不下的油价都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推高了经济崩溃的风险性。但这份报告却未能引起集结在达沃斯论坛的经济领袖们的重视;

  2008年的G7峰会上,时任法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提醒人们注意:一场金融界的海啸即将到来;

  圣路易联邦银行总裁威廉·普尔和路易斯安那州的议员理查德·贝克曾预言房利美和房地美将出大问题;

……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根源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不恰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以及长期的宽松货币政策环境共同催生了这一危机。其实,早期的警示信号就摆在那里,也有人准确地接收到了这一信息。盖洛普投资者信心指数在2000年1月高达178点,但是在2007年中期时从95点开始骤降,到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前夕,只有15点。但是,银行家们明明已经了解到次贷危机的风险,却仍然不肯从这种充满风险的投资中收手。

  为何看到了“灰犀牛”还是无动于衷?渥克认为“错误的思想动机和对个人利益的误判会极大地助长人们抗拒行动的天性。”她还进一步指出,现代金融、政治体系倾向于鼓励那些忽视风险的冒险行为,绝大多数商业活动都紧紧盯住短期利益,拒绝做长期的战略考量。

  米歇尔·渥克在书中进行了总结,人们面对“灰犀牛”时经常会有五个阶段的错误反应:

  第一阶段是否认,不愿意去接受;

  第二阶段是混日子,得过且过,推给未来;

  第三阶段是开始反应,尝试去回应;

  第四阶段是惊恐,意识到已经大祸临头;

  第五阶段是崩溃,行为已无力改变。

  另外,她也提出了六条应对策略:

  1)要承认危机的存在。

  2)要定义“灰犀牛”风险的性质。

  3)不要静止不动,也就是不要在冲击面前僵在原地。

  4)不要浪费已经发生的危机,要真正做到从灾难中吸取教训。

  5)要站在顺风处,眼睛紧紧盯住远方,准确预测远处看似遥远的风险,摒除犹疑心态,优化决策和行动过程。

  6)成为发现“灰犀牛”风险的人,就能成为控制“灰犀牛”风险的人。

  综合经济参考报、人民网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webmaster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4-20 21:59:06,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