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新疆新闻

|| 收藏本站

吉新煤矿:打造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矿区
发布时间:2012-04-01 15:25:52

 

    吉新煤矿隶属于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吉木萨尔县城西南约23km处。矿井划定范围内可采储量为3058.17万吨。

    矿井采用主、副斜井开拓,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副斜井进风,斜风井回风。主斜井和副斜井采用带式输送机和单钩串车提升,首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煤层回采率75%~80%。

    矿井技术改造概算投资37690.48万元,环保项目投资包括建筑施工、设备投入、材料设施等共计1120万元。

    2010年9月5日通过了自治区环保局组织的矿井环保设施专项验收。

    2010年9月18日一次通过新疆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局验收,2010年10月16日矿井正式投产。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事关环境质量改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作为治理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恢复的主体,吉新煤矿严格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高标准建设防治污染设施,认真履行了矿山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的各项义务。

    自矿井建设及投产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矿井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章立制,严细管理,夯实了矿井环境保护管理基础。一是健全完善了矿井环境保护管理领导机构和管理体系,明确了矿机电运输科是矿区环保工作的管理部门,建立了矿、区队、班组自上而下的环境保护管理网络。二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及集团公司相关环境保护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结合矿井特点,制定了《吉新煤矿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意见》、《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吉新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建立了环境保护指标考核体系,依据矿井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了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区队、班组,确保了环境保护目标的顺利完成。

    环保项目投资包括建筑施工、设备投入、材料设施等共计1120万元。

    矿井充分考虑噪声对人员的影响,在设备选型时选用降噪设备,主扇风机、空压机、制氮机等设备均采用吸音棉等方式进行降噪。对地面皮带、振动筛等噪声扬尘场所采用全密闭式处理,对空压机、制氮机车间内设置隔音操作间。由于矿井煤场较小,新疆地区煤炭市场季节波动性大等特殊情况,煤场周围设置了降尘洒水管路及防风抑尘挡墙。这样,无论是在矿井建设施工期间或是在目前生产期间,扬尘和噪声得以有效控制,取得显著效果。

    矿井安装SZL2.8-1.0/115/70-AⅡ型承压热水锅炉三台(2用1备),用于矿区生活、生产采暖。额定动力为2.8t/h(MW),燃烧方式为链条炉排,出渣主要为机械式除渣器。每台锅炉采用C18-0XD型多管除尘器,处理烟气量18000m3/h,能够有效降低矿区烟尘排放量,采暖系统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浓度控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矿井建设期间和生产期间,严格按照“环保优先”的原则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在资源开发的同时注重同步做好矿区生态恢复治理等环境保护建设,注重与周边牧民搞好关系,从未发生过乱挖乱采和破坏周边生态环境的现象。矸石及灰渣全部用于平整工业场地和运输道路。矿井投产后的大部分矸石继续用于平整工业场地和周围洼地,多余部分在矿区东北方向约100米位置临时存放,探索矸石充填复垦工艺,确保矸石利用率100%。锅炉灰渣用于平整矿区内运输道路,充填回填区矸石间隙。生活区及食堂外设有垃圾池,并安排一辆皮卡车定期将生活垃圾拉运至吉木萨尔县环保局确认地点(红山洼矿区西方约2km处)进行填埋处置。

    按照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第一步:对矿井工业场地周围,进行了场地平整、回填腐殖土、播种草仔,安装喷灌设施,现已完成绿化面积14700m2,并对矿区内现有树木进行保护,砌筑树池,安装灌溉设施;第二步对宿舍区及生活水处理区绿化,待绿化面积分别为2200m2、1500m2,预计2012年完成;第三步矿井投产后逐步对矿区周围山体进行喷灌设施安装,植树,预计2012年年底完成植树面积3000m2。矿区内主要道路硬化已施工完成,完成硬化路面650米,并对办公区及各车间门前场地进行硬化,硬化面积约4500m2。

    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及自治区环保工作要求,认真做好环保专项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整章建制,严细管理,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基础。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环境保护项目实施。

    三是采用矸石充填复垦工艺,加大矿区环境整治力度,建设文明和谐清洁矿区。

    四是以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建设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五是巧抓切入点,做到拾遗补漏,重点细节实现环境保护新突破。

    六是按照“便于采样,便于监测,便于日常管理”的原则对排污口进一步规范治理。

    通过加大对矿区水、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事先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努力把矿区建设成为达标排放、生态良好、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矿区。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6 06:22:25, Powered By v3.1.3(MS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