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环保频道 地方频道-新疆 新疆新闻

|| 收藏本站

新疆塔里木河治理12年后获重生两岸树木葱茏植被茂密
发布时间:2012-09-20 02:16:39
 

 

  

英苏:被水唤醒的村庄 

31岁的罗布人后代艾合买提·阿布拉有着罗布人典型的长相:高个、方脸、浓眉大眼。他是土生土长的新英苏村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塔河附近放羊。他说,他兼职看管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新疆塔管局)的太阳能站,每月有200元收入。在他的身后,记者看到的是浩荡流淌的塔河支流,两岸树木葱茏,植被茂密。 

艾合买提·阿布拉说,塔河治理12年以来,由于连续向下游输水,“河道又有水了,河里也有鱼了”,以前死去的胡杨“又活过来了”,草也多了,“我们再也不用跑到很远的地方放牧了”,而且又能看到野兔、黄羊和野鸭了。 

“英苏”意为“新的水源”,位于塔河下游320公里干河道区域。历史上,塔河经常改道,最著名的一次改道发生在公元4世纪,塔河下游的大片区域随之出现许多废墟,一大批辉煌文化归于沉寂,比如楼兰。1900年,一些原居住在罗布泊的罗布人辗转来此,发现这里有一个海子,便在这里定居下来。海子的水来自于塔河,英苏村是当时塔河上的一个渡口。 

到了1965年,由于塔河上中游垦区大量用水,致使塔河来水锐减,英苏村的海子干涸,草场衰退,胡杨大片死亡,居民不得不搬迁到国道旁铁干里克乡的一片草场,村民把这里叫做“新英苏”。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塔河上中游的无序开荒、过度用水,使这里的水源枯竭,草场变成荒漠。 

新英苏村村民司马义·牙生一家原来养了200多只羊,人畜用水都靠七八米深的土井。但随着地下水位日渐降低,很多人家挖井深达十几米也不见一滴水。居民又开始了新的迁徙,最终只剩下七八户人家。艾合买提·阿布拉便是最后的留守者之一。 

夏训诚一行在塔河下游若羌县铁干里克乡老英苏的监测断面看到,12年来,这里的地下水位上升了近5 

由于这几年又有了水源,以前被迫搬迁的居民又陆续回到新英苏村,一些村民在河边种了麦子、玉米、西瓜和甜瓜。如今,从前废墟般的村庄被盛开的红柳花环绕,塔河水绵绵不绝地滋养着干涸多年的河道。 

记者从若羌县政府了解到,为了保护塔河下游生态及绿色走廊,决定在新英苏村与台特玛湖之间实行封育,将居民搬迁到塔什萨依乡牧民定居点,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并划定了新的草料地。政府还承诺,当地企业将为搬迁户提供工作岗位。到今年8月底,部分村民已搬迁到新的定居点。 

台特玛湖:荒漠变景点 

记者跟随夏训诚一行沿塔河下游218国道一路考察,途经K1061公路段时,看到公路两旁湿地成片,芦苇红柳生机勃勃。过库尔干,在K1053-K1070之间有220.5平方公里湖泊,这里就是著名的台特玛湖所在地。在通往兵团农二师36团的公路上,一座大桥跨湖区湿地,附近村民携家带口在这里戏水游玩,曾经干涸的湖区如今成了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 

由于1972年塔河下游建成大西海子水库,基本拦截了塔河上游的来水,使下游河道从此断流,并直接导致台特玛湖干涸。 

如今,218国道旁伫立着台特玛湖的湖心亭,新疆塔管局在这里设立了20高的监测塔。站在塔上登高远望,碧波荡漾的台特玛湖一览无遗。 

新疆塔管局办公室主任陈保留说:“按照最新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的湖面应该为220.5平方公里。”去年第12次生态输水后,该局得到的湖面数据达到最大值350多平方公里。 

今年,塔河下游第13次生态输水,水头于613抵达终点台特玛湖。那么,如何确定大家看到的水面就是台特玛湖的湖区呢?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樊自立此前曾做过考察。他告诉记者,塔河进入台特玛湖边缘地区,形成比较完整且明显的岸堤。以前在台特玛湖周围有茂密的芦苇,台特玛湖干涸后,芦苇和芦苇根形成了30-50厘米的泥碳层。台特玛湖是淡水湖,在输水到达的地方能看到大量的淡水螺壳,据此推断,输水目标确已到达台特玛湖。 

陈保留说:“根据监测,包括台特玛湖在内的塔河下游湿地的动植物种类、种群有了明显增长,芦苇、菖蒲长势很好,还经常看到黄羊、野兔,野鸭、白鹭等,甚至能看到天鹅。” 

“绿色走廊”保卫战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沿塔河流域呈走廊状分布的352万公顷胡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天然原始胡杨林,尤其在位于巴州尉犁县、若羌县的卡拉至罗布庄一带,素有“绿色走廊”之称,自西北向东南绵延300多公里。这条走廊是连接218国道和315国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出疆的必经之路,同时还是保障米兰绿洲和若羌绿洲的重要生命线,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塔河下游河道断流后,导致号称“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的胡杨林成片衰败,近87%的胡杨林被渴死,塔河流域代表物种塔里木马鹿基本绝迹,“绿色通道”遭受严重威胁。 

塔河下游断流直接导致阿拉干地区沙漠化,沙漠化面积占平原的94%。在二三十年时间里,库鲁克和塔克拉玛干两大沙漠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合拢推进了360公里,库尔勒和塔河下游的218国道被喻为“全国最差的国道”,其中约65公里长的地段被沙掩埋。从库尔勒到若羌一个单程,少则20多个小时,多则四五十个小时,当地人形象地称此路为“3跳”:“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肠子在肚里跳”。 

随着塔河治理工程干流44座生态闸的建成,有的放矢地向沿河林区输水,有效地扩大了植被受水面积及林草覆盖面积。新疆塔管局副局长吾买尔江·吾布力告诉记者,同输水前相比,现在距主河道1公里内的地下水位由至地面8-13以下回升到4-7;地下水矿化度由高于3-11.1/升降至1.5-2.6/升;河道两侧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到46种,天然植被恢复面积达105万亩,沙地面积减少130万亩。“塔克拉玛干、库鲁克两大沙漠合拢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18国道经常被沙埋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实际上,在新疆塔管局对塔河实施治理的同时,一些科研机构也在进行相关的跟踪监测和研究。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等单位均有相关课题在此展开,还有一些国际合作项目也在连续进行。在塔河下游的阿拉干地区,一个旨在持续监测胡杨林生长的项目已经进行了5年多。这是一个中国和德国的合作项目,该项目在这一地区对近5000棵胡杨进行长期跟踪研究。记者看到,每棵胡杨上都挂了一张身份证明。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博士陈亚鹏在塔河下游也有一个长期监测项目,他对这里50×50的实验样方内的每株植物如数家珍。“8年了,每年夏季的4个月,我们都在这里监测水、土以及植被变化。有些实验要求日夜不间断地进行,我们就在这里连续待上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搭帐篷,轮流值守”。 

垂直管理:结束各自为政 

尽管塔河下游生态恢复明显,但因为上中游用水始终难以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治理效果。 

据新疆塔管局负责人介绍,由于流域管理体制不顺,流域内无序开荒、超额用水现象一直屡禁不止,“影响塔河综合治理成效”。2011212,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整合兼并现有的塔河流域主要源流管理机构,移交新疆塔管局统一管理,结束了塔里木河流域多年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 

今年是塔河首次实施“四源一干”全年水量统一调度。记者注意到,今年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山区降雪比历年偏少6成,在抗旱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新疆塔管局暂缓了开都河、孔雀河向塔河干流生态供水,并从塔河干流向孔雀河灌区调水,缓解了开都河、孔雀河灌区的旱情。通过科学调度、合理配置,上游三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在保证本流域生产、生态用水的情况下,目前均有水汇入塔河干流,塔里木河的起点断面来水量已超过1000立方米/秒。 

向下游输水的同时,流域灌区供水并没有受到影响。截至731,塔河流域“四源一干”完成农业灌溉比2011年增加约380余万亩次。新疆塔管局灌溉处副处长唐湘娟认为:“目前塔河干流33万亩退耕封育的土地还没有完全显示效果,如果这方面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情况会更好。” 

截至目前,塔河治理工程的102亿元中央投资全部到位。自2000以来共实施13次向下游输水,输送生态水超过35亿立方米,其中有10次水头到达尾闾台特玛湖,彻底结束了下游河道连续干涸30年历史。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作者:佚名 来源:亚心网 编辑:中国环境频道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字体:
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Published at 2024-05-16 05:25:32, Powered By v3.1.3(MSSQL)